1996年〈去形:使用者指南〉、1929〈檔案〉雜誌「批判的字典」
藝術是什麼(格林伯格式)→藝術「不是」什麼(踰越)
「踰越視覺」的「視覺形式化」(暴力、恐怖等重口味)
去形:未定型狀態。探討藝術不是什麼,尋找文明理性排除的「非理性」圖像(反昇華的圖像再現行動)
「去形」的意義為「它是無法定義的一種運作;其次『去形』的運作任務,在於將事物帶入世界,這種形式邏輯的踰越,便是『去形』所展演的運作。」。
Rosalind Krauss & Yve-Alian Bois(批判的字典)←→美國現代主義(格林伯格主導)
「一個字典開始不再給字意義,而是提供字任務。然後,去形不只是對擁有意義的拒絕, 它也服膺於將事物帶入世界的任務,一般來說每件事物都要求著有自己的形式。這裡所指稱 的,在任何方面來說是無立足之地的,就像一個蜘蛛或蚯蚓,讓自己到處被賤踏。事實上要讓 學院派人士高興,宇宙必須有形之依據。所有的哲學沒有其他目標:就是煞有介事的替它所是 的東西披上外衣,一個數理的外衣。另一方面,斷言宇宙與一切皆不相像,而只是無形無狀, 這等於在說宇宙就像是隻蜘蛛或一口痰。」(Bataille, 1985, p. 31)
踰越思想不得不的再現悖論,從視覺實踐來談
〈去形: 使用者指南〉
強調運作的演現性(performative)寫作,刺激觀者主動想像, 而非被動地接收閱讀內容的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