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熵(現代主義VS熵)

Roger Caillois 熵:冷水和熱水混在一起

Robert Smithson:沙盒實驗,兩團沙 順時鐘走混合 逆時鐘走 回不去了(熵的不可逆)

Roger Caillois 擬態:左右的不對稱,物種靈活度傾向右半側。

現代主義繪畫—熵:「圖—底」的區分,生物擬態與環境的區分→昆蟲精神病(邊界狀態的崩潰,個體變成空間)。前衛藝術也在要求消除藝術與生活的界線。

現代主義-視力-觀者-純粹光學運動→「運作性」的詞,昇華視覺貶低身體

物體與空間的不連續(揚棄、昇華、純化、進步):拋棄身體、趨力與情慾,視覺成為純粹想法

Smithson 反視覺主義:熵提出的挑戰是時間性的,而非空間性的,喜歡「地質學」隱喻。

Smithson作品 對映室

雙面鏡體裝置,夾觀者在中間。觀者的身體無法佔有空間,觀者的視覺邏輯也有種結構性失明

暈眩「反視覺」

擬像(Simulacrum)

柏拉圖,複製、看起來一樣,但非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