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aside> 📔
「一個字典開始不再給字意義,而是提供字任務。然後,去形不只是對擁有意義的拒絕, 它也服膺於將事物帶入世界的任務,一般來說每件事物都要求著有自己的形式。這裡所指稱的,在任何方面來說是無立足之地的,就像一個蜘蛛或蚯蚓,讓自己到處被賤踏。事實上要讓學院派人士高興,宇宙必須有形之依據。所有的哲學沒有其他目標:就是煞有介事的替它所是的東西披上外衣,一個數理的外衣。另一方面,斷言宇宙與一切皆不相像,而只是無形無狀, 這等於在說宇宙就像是隻蜘蛛或一口痰。」(Bataille, 1985, p. 31)
</aside>
「踰越」思想的視覺實踐:從〈檔案〉雜誌到〈去形:使用者指南〉展_20101001.pdf
「文明視界VS野蠻視界」宇宙與一切皆不相像,只是無形無狀|去形:使用者指南 Georges Bataille - 牙醫診所的當代藝術讀書會
耗費殆盡後,我們來到巴塔耶另一個重要的概念「去形」(Formless)。當代藝術如何承接巴塔耶1929年在〈檔案〉雜誌留下的遺產?1996年Rosalind Krauss與Yve-Alian Bois在龐畢度策劃的〈去形:使用者指南〉展,是如何運用「去形」概念挑戰約定成俗的現代藝術體制?「去形」如果在挑戰「風格」,那其「運作」的方式又為何?
DOWN AND DIRTY: "L'INFORME" AT TH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
07/28 去形 Formless: Georges Bataille Note
一、Édouard Manet
Édouard Manet, Olympia, 1863
Titian, Venus of Urbino, 1534
二、Thomas Hirschhorn
Thomas Hirschhorn, Collage-Truth 33, 2012